人生五计

文/章明

         《容斋随笔》,南宁高宗端明殿大学士洪迈所著,清初纪昀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中说它“自经史诸子百家,以及医卜星算之属,靡不引证详洽”。书中关于治学考证及处节哲学有一些新颖独到的论述,如“人生五计”。
    洪迈转述他的朋辈中书舍人朱新仲的话,认为一个人自幼至老的一生,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分为五个阶段,人们对每一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设计,所以叫“人生五计”——生计、身计、家计、老计、死计。
    生计:“十岁为儿童,父母膝下,视寒暧燥湿之节,调乳哺衣食之宜,以须成立:其名曰生计。”十岁至二十岁,主要依靠长辈的哺养培育,才能长大成人。这个阶段似乎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,其实也并不完全排除自我设计的主动权。少年立志、少有大志的人是很多的。孔子说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,十五岁就发愤向学,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。
    身计:“二十为丈夫,骨强志健,问津名利之场,秣马厉兵,以取我胜,如骥子伏枥,意在千里:其名曰身计。”二十至三十的青年时代,正像梁启超所说的“乳虎”“朝阳”,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拔出扛嘀、鼎的魄力,任何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。一个人的终身事业往往就是在此时打下根基的,所以千万不可等闲度过。
    家计:“三十至四十,日夜注思,择利而行,位俗高,财俗厚,门俗大,子息俗盛:其名曰家计。”应当承认,这些话是相当世俗的;但是朱新仲只是就常人而言,圣贤豪杰又另当别论。而如果我们面对现实,就不能不同意这里说的其实是普遍的社会现象,不过一般人都不肯明说更不敢形诸文字而已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朱新仲并没有说中年人可以用不正当手段去攫取财富和高位。因此,那些贪婪不法之徒、狗苟蝇营之辈是不能用他这些话来为自己辩护的。同时,我们也不能否认,在绝大多数人以正当手段“择利而行”的过程中,也就促进了社会的发展,为社会做出了贡献。
    老计:“五十之年,心怠力疲,俯仰世间,智术用尽,西山之日渐逼,过隙之驹不留,当随缘任运,息念休心,善刀而藏,如蚕作茧:其名曰老计。”当一个人渐渐步入老境之时,应当淡泊追名逐利之念,抛却患失之心,懂得收敛,珍惜清名,不作贪求,善保余年。这些提醒都是非常明智和宝贵的。反观我们有些未老将老的干部就是不懂“老计”,临近退休却顿起贪念,乘有权在手之际大捞一把,以致败坏了一生清白,甚至成为狱中之囚。这种例子如今比比皆是,何不惧哉!
    死计:“六十以往,甲子一周,夕阳衔山,倏尔就木;内观一心,要使丝毫无慊:其名曰死计。”鉴于今人的平均寿命比古人长,“死计”也可以推迟一些年。然而,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”,真正进入老年的人就应当考虑死计了。发挥余热,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,是死计的一种;总结得失,撰写不隐恶习扬善的回忆录,是死计的一种;安排后事,免得别人临时张皇,也是死计的一种。“内观一心,要使丝毫无慊”,这句话是很精彩的:要死得没有丝毫惭愧与悔恨,给人生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。
    洪迈接着记述道:朱先生平时和别人谈他的“人生五计”之说,谈到“身计”对方就高兴:谈到“家计”,对方就特别高兴;谈到“老计”,对方就沉默不语;谈到“死计”,对方就大笑着嘲讽他:“好一条笨计!”朱先生只好叹息:难道人人都恶老而讳死吗?
    恶老讳死原来也是人之常情,无奈的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。因此,参考一下失新促的明智通达之言,也许不无好处。

相关文章

三维世界 玄语雅居 玄妙论坛 留言板

《玄妙之门》 版权所有 信箱qqbbqqq@yahoo.com

QQ:190492449